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
- 发表时间:2023-08-16
- 来源:网络
- 人气:
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,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,即人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。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*体现,“天*合*”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高境界。由此,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*中,历代的造园大*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,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大程度的和谐统一,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。
传统道德观
中国传统的道德观重视内涵而不是外在表现形式,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,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、颜色和香味。园林从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,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,如承德避暑山庄的“万壑松风”、“曲水荷香”,拙政园中的批把园、玉兰堂、海棠春坞等,都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。自古以来,古人把自己的感情、思想寄托其上,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,康熙更明确道出园林植物的比德意义“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,睹松竹则思贞操”。屈原的《离*》就以香草比喻君子,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。松柏的苍劲挺拔、抗旱耐寒、常绿延年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精神中的审美意象,“风入寒松声自古”,松风传雅韵,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。竹为“三教”共赏之物,唐张九龄称赞它“高节人相重,虚心世所知”,竹子清高、正直的性格为文人雅士所倾慕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化身。在中国园林艺术中,花木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志而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,从而大的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意味。
民风民俗之美
民风民俗是富有地方特色、其区域化、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。它是广大劳动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,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。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,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,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。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,其中经济、*治、地域、宗教、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。诸如我国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,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,湘西的土家族,高原的藏族,阿坝的彝族等。
上一篇:暂无
- 2023-08-16假山制作中的排水功能应该怎样设计?
- 2023-08-16千层石清洗的方法有哪些?
- 2023-08-16假山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?
- 2023-08-16灵璧石的辨别方法?
- 2023-08-16千层石假山制作完成后的保养工作
- 2023-08-16灵璧石的收藏要注重奇石文化因素
- 2023-08-16假山有哪些造景的功能
- 2023-08-16室内假山鱼池如何制作
- 2023-08-16假山建成后的,教你如何保养与维护
- 2023-08-16假山的基础是根本,施工技术很关键
- 2023-08-16灵璧石的形成过程是什么?
- 2023-08-16浅谈工厂园林景观设计
- 2023-08-16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
- 2023-08-16赏石特点
- 2023-08-16灵璧石的主要特征
- 2023-08-16千层石假山-假山制作完成后的保养工作